海上风电:中国清洁能源的新潮

2023-11-24 16:35
0

在国家“双碳”目标和积极产业政策引导下,海上风电正迅猛发展,为我国清洁能源领域注入强劲动力。在“十三五”时期,海上风电等海洋电力业产值年均增长率达到了13%。这一迅猛发展的背后,是我国优越的自然条件、有力的政策引导、高度匹配的电力供需以及强劲的工程技术实力。

 

自然资源条件优越

我国拥有全球最长的大陆海岸线,海域面积广阔,为海上风电提供了丰富的地理空间。根据中国风能协会的数据,我国海上风资源技术可开发量超过25亿千瓦,福建、粤东等地风资源尤为丰富,已建设的海上风电项目最高发电小时数超过5500小时,是陆上的两倍以上。这种自然资源的优越性,为海上风电提供了充足的发展基础。

 

政策引导有力

在国家和地方政策的相互衔接下,海上风电建立了具有全球竞争优势的产业链。政策支持从发展规划到资源获取、科研支持、金融服务等多个方面构建了多层次立体政策框架。这为海上风电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初步形成了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三大集群,以及“产业集群—产业园/产业基地—生产基地”多层次产业格局。截至目前,已经在23个地市建成或在建28个产业园,山东、浙江、福建等地提出了深远海浮式风电产业园建设规划。

 

电力供需高度匹配

沿海地区经济发展较快,电力需求增速快,为海上风电消纳提供了充足的市场空间。上海、江苏、浙江、广东等地的电力缺口逐年增大,根据咨询公司伍德麦肯兹的数据,海上风电在沿海省份用电量中的占比将稳步提升。预计到2050年,海上风电发电量占沿海各省比例将由目前的1%上升到17%。这种电力供需的高度匹配,为海上风电的发展提供了强劲支撑。

 

工程技术实力强劲

我国海洋工程装备与技术快速发展,具备大型风电安装船、海缆敷设船等船舶装备的研制能力。此外,海上油气勘探开发等为海上风电提供了良好的技术基础,各个产业链环节与海上油气产业有着很大的重合。这使得我国具备了高效的运输、沉桩、吊装等施工作业能力,为海上风电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十四五”时期的规划和展望

《“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提出规划建设山东半岛、长三角、闽南、粤东和北部湾五大海上风电基地,优化近海风电布局,启动深远海风电规划和开发示范。从目前并网规模来看,我国基地建设进程略有差异,但江苏、广东一直保持领先地位。预计“十四五”时期我国海上风电年均新增装机容量可达900万千瓦,未来五大基地将完成全部近海6000万千瓦建设。

 

未来趋势展望

随着海上风电的发展,未来有几个主要趋势值得关注:

1.融合发展形式多样:政策支持下,海上风电正与其他能源形式进行深度融合发展,涉及海洋油气田深度融合发展示范等领域。

2.技术突破超乎预期:浮式风电技术路线百花齐放,未来可能取得新突破的方向包括风机与浮式基础一体化耦合技术、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创新运维模式等。

3.建设成本持续下降:通过规模化建设、融合发展等方式,海上风电的建设成本将持续下降。预计到2030年前,浮式风电成本有望进一步降低50%以上,实现平价上网。

4.产融结合更加紧密:为了支持海上风电的大规模发展,产融结合将更加多样,各种金融支持政策相继推出,以满足万亿元级的资金需求。

 

总体来说,海上风电作为我国清洁能源的一支重要力量,将在未来继续蓬勃发展,为我国能源结构的升级和环境保护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