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国内首次全尺寸掺氢天然气管道封闭空间泄漏燃爆试验成功实施,填补了我国在长输天然气管道掺氢燃爆验证试验方面的空白,为实现天然气长输管道掺氢输送技术的自主可控奠定了基础。
实验细节:探索管道掺氢输送的可行性
这次实验采用了323.9毫米管径管道,最大掺氢比例达到30%,是我国迄今为止最大尺度的管道掺氢天然气燃爆试验。通过管道泄放喷射火试验和封闭空间泄漏燃爆试验,试验团队获取了封闭空间燃爆压力、火焰温度及长度等关键参数。这些数据将为管道掺氢输送的可接受比例建立安全标准提供有力支持。
国家管网集团研究总院新能源储运研究中心高级工程师彭世垚表示:“通过试验,我们能够明确管道掺氢输送的可行性,获取相关数据,为今后的大规模掺氢运输提供技术支撑。”
专家见解:解决天然气管道掺氢运输的难题
氢气和天然气的性质差异使得天然气管道掺氢运输面临一系列挑战。专家指出,此次燃爆试验的目的之一就是解决这些挑战,为今后天然气管道的大规模掺氢运输提供数据支持。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教授李玉星强调:“长距离、大口径、高钢级和高压力管道输送是未来氢能源供应的发展趋势。通过这次试验,我们为我国掺氢天然气管道输送和运行风险防控提供了技术支撑。”
现状与发展前景:氢能产业布局加速
截至2022年底,我国油气管道总里程已突破18万公里,为实现天然气管道的掺氢运输提供了强大基础。目前,中国的天然气掺氢利用比例为3%,而欧美一些国家已经将天然气掺氢运输的比例提高到20%。
中国能源研究会的数据显示,到2030年,我国可再生能源制氢的装机规模可能超过1亿千瓦。林卫斌,中国能源研究会能源政策研究室主任表示:“到2060年,绿氢生产的量有可能能接近1亿吨。包括我们用氢能再发电的装机容量,有可能突破1亿千瓦。”
氢能发展的独特优势与趋势:加速中国能源转型
氢能源作为清洁能源的一种,其在中国的发展已经取得了多个突破性进展。氢能的形成过程中,灰氢、蓝氢与绿氢分别代表了不同的制备方法,其中绿氢由可再生能源分解水得到,具有零排放的优势。
近年来,我国加速发展氢能产业,形成了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环渤海等三大区域氢能产业的集群化发展态势。中国的中央企业中,超过三分之一已经在全产业链上布局,包括制氢、储氢、加氢、用氢等各个环节。
未来展望:氢能成为中国能源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氢能产业的不断壮大,未来中国氢气需求量预计将在2030年达到3715万吨,占终端能源消费的约5%。预计到2060年,绿氢生产的量有望接近1亿吨。这一趋势将使氢能成为中国能源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中国能源的转型升级。
通过这次天然气管道的掺氢试验,中国不仅在技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也为清洁能源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坚实的基础。这标志着中国在探索新能源、推动能源转型方面的努力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为未来可持续发展奠定了更加稳固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