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行业数据安全的挑战与对策

2024-06-03 16:31
0

随着能源行业数字化转型的深入推进,信息技术(IT)和运营技术(OT)的不断融合,使得能源行业的网络安全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传统的封闭系统被打破,暴露面扩大,网络攻击的风险随之增加。近年来,知名勒索软件组织如BlackCat/ALPHVMedusaLockBit3.0等,频频针对能源行业高价值目标进行攻击。2023年以来,诸如美国能源部运营的爱达荷国家实验室(INL)、越南国家石油天然气集团(PVN)、以色列核反应堆公司NeveNe'eman以及伊朗核电生产和开发公司(AEOI)等均成为黑客攻击的目标,核心数据被泄露或加密勒索。这些事件仅仅是冰山一角,反映出能源行业数据安全形势的严峻性。

 

数据安全的重要性

在能源行业,数据安全是保障能源安全的重要前提。数据安全不仅关系到能源系统的稳定运行和管理,还直接影响到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随着智能电网、智能电表和能源管理系统等数字化应用的普及,大量数据的采集、传输和分析成为能源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这些数据被破坏、篡改或泄露,将对能源系统造成严重影响。

 

能源供应链涉及多个环节,包括能源的生产、输送、储存和销售。确保数据安全可以保障供应链的可靠性和稳定性,防止恶意攻击或信息泄露对能源供应造成影响。此外,能源市场的运作需要大量数据,包括价格、需求、供应和交易信息。确保这些数据的完整性和保密性对于保障市场的公平和交易的顺利进行至关重要。

 

数据安全的四重风险

1.数字化转型带来的失窃密风险:能源电力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和ITOT的融合,导致攻击面扩大。物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虽然提高了能源电力网络的整体控制管理水平,但也使得传统网络安全边界变得模糊,存在失窃密风险。

2.供应链数据安全风险:能源电力行业的信息系统使用了大量第三方组件和产品,这些组件如果缺乏足够的维护和升级,或存在不可控的漏洞,容易导致信息系统被攻击,敏感数据被泄露。例如,电力监控系统SCADA和西门子产品等曾爆出高危漏洞,攻击者利用这些漏洞可以获取相关敏感信息,甚至修改基础设备的运转参数,导致严重的安全风险。

3.数据保护力度不足:由于长期处于半封闭状态,能源电力行业的企业内部对数据安全的保护不足,表现为访问控制不严、数据分类分级保护机制缺失、数据未有效加密存储等问题。

4.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人员安全意识淡薄:缺乏足够的安全意识和技术培训,导致业务人员对数据安全认识不足,操作不规范,带来诸如个人凭证泄露、违规操作和数据访问权限滥用等风险。

 

提升数据安全的对策

为了应对日益严峻的数据安全挑战,能源企业需要全面提升数据安全保障能力,构建完善的数据安全防护体系。

1.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和技术规范:安全管理制度和技术规范是企业开展安全工作的基础。通过明确组织架构、岗位职责和管理流程,提升企业的安全防护能力和应急处置水平。技术规范应包括数据分类分级、应急响应处理等方面的标准。

2.强化人员数据安全意识,开展安全培训:大部分数据泄露事件都是由于人员安全意识和技术能力不足造成的。因此,定期对员工进行安全意识培训,并针对业务操作中的基本安全常识进行技术培训,确保员工不会因违规操作而导致数据泄露或破坏。

3.建立完善的数据安全防护体系:构建数据安全防护体系需要从数据全生命周期出发,包括数据分类分级、边界防护、访问控制、数据加密和脱敏、监测和应急处置、容灾备份等多个方面。同时,可以引入纵深防御和零信任体系等新技术,推进智能化、自动化的安全防护。

4.强化供应链安全管理:能源企业应对信息化体系中的第三方组件和产品进行资产化管理,加强其安全管理、漏洞管理和运维管理,防止这些组件和产品对数据安全造成威胁。对于非国产化的组件和产品,应加快国产化替代进程。

5.定期开展攻防演练:为检验信息系统的安全防护能力,应定期开展攻防演练。在不干扰业务系统的前提下,对系统进行渗透测试,提升相关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技术能力。

 

政府和企业的协同作用

在提升能源行业数据安全的过程中,政府和企业需要紧密合作。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推动企业落实数据安全措施。例如,中国相继推出了《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和《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法律,并加强对关键基础设施的保护。同时,企业也应积极响应政府政策,建立健全内部数据安全管理体系,提升数据安全防护能力。

 

随着能源行业数字化转型的不断推进,数据安全的重要性日益凸显。通过建立完善的数据安全防护体系,加强人员培训和供应链管理,能源企业可以有效应对数据安全挑战,保障能源系统的稳定运行和管理。在政府和企业的共同努力下,能源行业的数据安全水平将不断提升,为实现能源安全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