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能:引领能源转型的绿色未来

2024-05-13 16:15
0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日益关注环境保护,氢能作为一种清洁、高效的能源形式正逐渐成为热门话题。最近,国家能源氢储运创新平台不断取得突破性技术成果,同时,氢能车辆免收高速费试点也正式启动,这标志着氢能在我国能源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草案)》中将氢能纳入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的重点组成部分,可见其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中的重要作用。工信部公示的《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领域节能降碳技术装备推荐目录(2024年版)》中,共有15项氢能技术入选,这进一步突显了氢能的发展潜力。

 

业内专家指出,氢能作为各种能源之间的桥梁,迎来了重大的发展机遇。未来的重点将聚焦于氢能领域的关键核心技术,着眼于产业链的发展路径,并加速推动氢能综合应用示范区的建设,以构建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生产供应体系。

 

技术创新引领氢能产业发展

氢能因其大规模和长期的应用优势,预计在终端能源需求中的潜在占比可达15%20%,并适用于作为燃料、原料及储能手段。当前,突破绿氢关键技术并降低其成本是推动氢能需求增长的核心因素。

 

在氢能技术链创新中,燃料电池/电解装置是核心环节,另一关键在于技术控制系统的集成和集中式氢储能技术的进步。而氢能储运装备技术是氢能产业发展的重要环节,承担着供需市场连接的桥梁作用。氢气的输运成本占用氢成本的30%左右,是氢能产业能否大规模应用的关键因素,尤其是在重型运输和分布式供能领域。

 

同时,氨作为一种理想的储氢介质,具有相当潜力,可以解决氢能产业发展中的高储运成本、低能量密度及本质安全性等问题。福建当地研发的储运氢新模式,采用了“氨-能源转换技术,成功建成全国首座氨现场制氢加氢一体示范站,为高密度氢气储运安全问题及远距离运输的成本压力提供了解决方案。

 

扶持产业 氢能应用效益不断显现

在能源转型的方向上,中国各地区的氢能产业快速发展,形成了多个区域产业集群,如长三角、粤港澳、环渤海等,带动产业规模达到十万亿元级别。

 

在内蒙古、河北、北京等地区,中国首条跨省区、大规模、长距离的纯氢输送管道近期被纳入中石化的氢能规划,为未来的氢能扩展提供了更多可能性。这一基础设施项目虽然投入巨大,但相对于高压槽车运氢而言,可以有效降低长距离氢气输送的成本。

 

加氢站作为推广氢能及其重要产业应用的关键基础设施,正在成为氢能产业发展的重要环节。截至2023年底,全球已建成998座加氢站,其中中国的428座加氢站处于领先地位。我国首个固定式重载铁路加氢站在内蒙古鄂尔多斯正式建成,加氢站建设正在加速推进。

 

完善规划 健全氢能推广基础性建设

在中国,氢能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标准化的支持。去年七月,《氢能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3版)》的发布为氢能产业标准化工作提供了政策指引。目前,氢气在中国仍属于危化品管理范畴,这为绿氢相关制造带来了一定的压力。近期,内蒙古自治区针对可再生能源制氢出台了产业安全管理试行办法,明确绿氢生产无需危化品安全生产许可,这将进一步促进氢能产业的发展。

 

在未来,随着我国氢能产业的不断发展,我们有信心构建起更加完善的氢能生态系统,推动氢能产业向高质量发展,助力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迈向更加绿色、可持续的能源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