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石能源仍占主导,新能源发力发展

2023-07-10 15:57
0

根据英国能源协会626日发布的《世界能源统计回顾》报告显示,去年全球能源需求增长1%,可再生能源创纪录的增长并没有改变化石燃料的主导地位,化石燃料仍占能源供应的82%,仍然是目前世界的主要能源。这一趋势短期内不太可能发生改变。

 

专家预测,到2035年,全球一次能源需求将从当前的130亿吨油当量增长至162亿吨油当量,其中石油和天然气的占比分别为31%27%,化石能源仍将占据75%的高比例。即使到了2050年,化石能源在能源结构中仍将占三分之二,而包括核能、水电以及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能等清洁能源在内的非化石能源占三分之一。

 

目前,化石能源的开发利用正经历着不同的阶段,煤炭正处于转型期,石油相对稳定,而天然气正处于鼎盛时期,而新能源则正处于黄金发展期。

 

从国际形势来看,美国能源革命和页岩气开发减少了对石油和天然气的需求。与此同时,西方国家因乌克兰问题与美俄博弈以及对俄罗斯等国实施制裁等因素,加上世界经济下行,导致油气供大于求,不减产等因素对油价造成了影响。尽管油价在某些时期可能剧烈波动,但总体上会存在一个基本价格,否则社会经济也会发生剧烈震荡。

 

从数学模型的角度来看,合理的油价基线是一条斜率较小的直线,但实际情况是油价会在基线的上下波动范围内进行变动。石油作为当前及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的主要能源,其不可再生性使其价值逐渐增大,石油企业的成本和利润决定了基线不会过低。

 

根据过去近十年我国能源消耗占比的数据来看,在未来十余年中,我国的能源需求仍将继续增长。到2035年,我国的一次能源需求将从当前的30亿吨油当量增加至40亿吨油当量,并将在2040年达到峰值。

 

目前,我国原油、天然气对外依存度总体呈上升趋势,2022年我国原油对外依存度仍然超过70%,天然气对外依存度超过40%。在未来十余年内,我国油气资源仍将在一次能源需求中占据超过30%的比例。然而,目前我国尚未建立完善的油气战略储备体系,油气风险应对能力仍不充分。国内产量是保障油气安全的关键,需要依靠技术创新,加大国内石油勘探开发的力度来解决。需求导向、创新驱动、工业引领、装备先行,完善工程技术以及勘探和开发构成了石油工业上游三大支柱。优先发展钻井技术,并通过技术攻关实现由传统的油气通道构建向提高勘探成功率、开发采收率以及油气产量的转变。

 

国家应以"开源节流"为总方针,采取多项措施来保证油气供应,确保国家能源安全。在"供给侧",可以通过发现新储量、提高采收率和单井产量、开发非常规油气以及海外油气等策略来开展工作;在"需求侧",则可以通过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在节约油气方面推动能源消费、供给、技术和体制的革命。

 

当前,油气工业的发展应以"二保一扩一控"为总体思路,实施"油气自主战略",将能源来源于自然资源的困境演变为推动国家发展、实现两个百年战略的重要支柱。通过稳定石油供应、增加天然气产量、优化资源布局、加强资源分享和互联互通等多种方式,以及多元化供应策略,以实现能源的可持续发展、资源的可获取性、市场的可承受性和风险的可控性为主要目标。

 

在未来的能源发展中,我们应保持开放思维,注重发展非化石能源,特别是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能等清洁能源的利用。这些清洁能源具有可再生性、低碳排放和环保的特点,有望在能源结构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时,我们还需加强国内油气资源的开发,提高油气产量和自给能力,以满足我国能源需求的增长。

 

在油气工业发展中,我们需要注重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提高勘探和开发的效率和效益,提升国内油气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同时,我们还需完善油气储备体系,加强油气风险的应对能力,确保能源安全。

 

综上所述,在能源发展中,我们应保持开源节流的总体思路,促进油气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推动清洁能源的发展,以实现能源供应的稳定、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和环境的可持续性。只有在多种能源的协调发展和合理利用下,我们才能实现可持续能源体系的建设,为人类提供更加清洁、可靠和可持续的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