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老四严”作风精神是怎么形成的

2023-01-05 16:23
0

“三老四严”的提法,最早出现于1962年,到1963年就形成了完整的表述。“三老四严”是大庆石油职工在会战实践中形成的一种作风和精神:“对待革命事业,要当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对待工作,要有严格的要求,严密的组织,严肃的态度,严明的纪律”。

那么“三老四严”的作风精神到底是怎么形成的呢?

1962年底,大庆油田三矿四队党支部发动全队职工对所管的油水井、站进行详细认真的检查。在这一过程中涌现出大量的优秀石油工人。1

技术员傅孝余是负责油井检查验收的工人,就连大年三十也一直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逐井逐站的认真细致的检查。直到晚上九点多种,傅孝余终于来到了最后一口油井,在他的仔细检查下他发现套管法兰缺了一颗螺丝。为了装上这个螺丝,他从一个井排找到另一个井排,从材料库找到维修队,几乎跑遍了大半个油田才找到一个适用的螺丝,然后回到井上把它配好。

老工人李广志在西七排3井检查闸门池的设备时,发现回压闸门下面有颗亮晶晶的油珠。他反复检查了各个闸门,并无渗漏,也不像是外面沾上的。晚上,他把情况向井长作了汇报。第二天,井长和他一道来到井场,顺着油痕的地方,一段一段挖出管线,接着又擦干净,逐段检查。经过4天紧张奋战,终于查出了油珠的来历,原来是干线穿孔渗漏出来的。通过这番检查,他们及时消除了一个重大的事故隐患。

工人小尹家里中午来了客人,小尹在吃饭的时候喝了两盅酒,以为不会有什么问题。可哪想到在接班的时候被19岁的学徒工小李闻出了他嘴里残存的酒味。小李立刻阻止小尹来接班,把他赶到井场上去除草,只有酒味完全没有了才能来接班。小尹无可奈何,只能拿着石头在井场上铲了两个多小时的草。

这样的例子在那段时间的简直数不胜数,逐渐在全队形成了严细的作风。即使是面对每盘长达1500米的清蜡钢丝都要用放大镜一寸一寸地检查,确认合格后才准使用。在交接班时,哪怕只是发现刮蜡片直径差0.2毫米,生产报表涂改一个字,灭火器上有一点灰尘,开关闸门差半圈或工具摆得稍微不整齐,都要交班人一一改正,才能接班。由于大家严格执行制度,坚持严细作风,扎扎实实地干工作,确保了油井的安全生产。

因此在1964220日,三矿四队在石油部召开的全国油田电话会议上介绍了经验。大庆工委作出了《关于开展向采油三矿四队学习的决定》。全油田迅速掀起了学三矿四队、赶三矿四队、超三矿四队的群众运动。同年5月,石油部在召开的第一次政治工作会议上,把他们在实践中摸索并创造的一些经验,概括为三老四严的革命作风,即对待革命事业,要当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干革命工作,要有严格的要求、严密的组织、严肃的态度、严明的纪律。经过会战时期的培养和实际工作中的磨炼,“三老四严”在职工队伍中逐渐形成了风气,这一作风时高度主人翁责任感和科学求实精神的具体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