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创!中石油3D打印了一个大件儿

2022-11-24 00:36
0

掌握核心技术,加码智能制造。3D打印也称增材制造是以数字模型为基础,将材料逐层堆积制造出实物的新型制造技术,是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核心技术,发展前景广阔。

11月17日,工程材料研究院收到中国石油和石油化工设备工业协会新产品鉴定证书。该院在中国石油首套增材制造试验研究平台上采用电弧3D打印技术,自主设计完成的油气管道工程用TE555低温大口径厚壁三通为全球首创,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jpg

三通是油气输送管道工程中重要且用量较大的管件,其质量优劣以及承载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整个管道的完整性和运行安全。

2022年3月,工程材料研究院增材制造团队经过2年多不懈努力,建成了中国石油首套增材制造试验研究平台。该平台使用电弧作为热源熔化金属丝材,特别适合制造大型金属零部件。

利用这一重要成果,该团队围绕传统热拔工艺易造成三通不同部位组织和性能差异、存在脆性失稳开裂风险等问题,积极开展产品建模、个性化设计、智能制造等核心技术攻关,成功开发并3D打印出适用于零下60摄氏度和零下45摄氏度,两种低温厚壁大口径三通产品。经国家石油管材质量检验检测中心检验,质量符合设计标准要求。

据了解,此次通过鉴定的低温厚壁三通,直径为1219毫米,重量达到4970千克,主、支管厚度67毫米且均匀一致,肩部圆角补强厚度164毫米。整个打印过程安全高效,大幅减少了传统制造方式的工序流程,提高了自动化程度和材料利用率,并可根据现场应用环境及性能要求,快速灵活调整产品结构、尺寸和材料成分,具有质量稳定,各部位性能差异小,无厚度效应和方向性等诸多优点,为油气领域大型金属零部件小批量、定制化生产以及创新设计、研发等,提供了更具成本效益的解决方案。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从追赶到引领,从制造到“智”造,中国石油面对新机遇、新挑战,正凭借科技创新,挺起铮铮钢铁脊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