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电防护是指防止与管道终端相连的受油容器因静电引起爆燃事故而采取的防护措施。石油工业中的静电大多产生于油品在管道内的流动,油品沿管流动时管壁带有一种极性的电荷,油品则带有相反极性的电荷。在相同流动条件下,电导率在1〜10pS/m范围内的油品,如汽、煤、柴等,会带有较多电荷。管道内油品带电一般没有危险,但带电油品流入受油容器后,便在油面与充满油蒸气的容器壳体间形成电位差,当电位差足够发生放电时,就可引燃油蒸气造成爆燃。
基本信息
静电防护
为防止静电积累所引起的人身电击、火灾和爆炸、电子器件失效和损坏,以及对生产的不良影响而采取的防范措施。其防范原则主要是抑制静电的产生,加速静电的泄漏,进行静电中和等。人穿非导电鞋时,由于行走等活动会产生、积蓄电荷,并可达到千伏级的电位。在毛毯上行走、脱衣等所产生最高电位可达2450伏。此时人触及其他物体会产生火花放电并受到电击。人体活动中防静电措施主要有?穿导电性鞋;工作服和内衣裤不使用化纤面料;穿混有导电性纤维或用防静电剂处理的防静电工作服;工作地面作导电化处理等。两个不同的物体相互接触时,在其界面上产生电荷移动,正、负电荷相对排列形成双电层。若将物体分离,会在两个物体上各自产生极性不同的等量电荷。
防静电原则
对产生静电的主要因素(物体的特性、表面状态、带电历史、接触面积和压力、分离速度等)尽量予以排除;使相互接触的物体在带电序列中所处的位置尽量接近;使物体间的接触面积和压力要小,温度要低,接触次数要少,分离速度要小,接触状态不要急剧变化等。粉体、液体、气体在运输过程中由于摩擦会产生静电。因此,要采取限制流速、减少管道的弯曲。增大直径、避免振动等措施。
静电防护除降低速度、压力、减少摩擦及接触频率,选用适当材料及形状,增大电导率等抑制措施外,还可采取下列措施:①接地。②搭接(或跨接)。③屏蔽。④对几乎不能泄漏静电的绝缘体用抗静电剂以增大电导率,使静电易于泄漏。⑤采用喷雾、洒水等方法提高环境湿度,抑制静电的产生。⑥使用静电消除器,进行静电中和。
防护措施
除降低速度、压力、减少摩擦及接触频率,选用适当材料及形状,增大电导率等抑制措施外,还可采取下列措施:
①接地,即将金属导体与大地(接地装置)进行电气上的连接,以便将电荷泄漏到大地。此法适合于消除导体和电阻率在 108欧以下物体上的静电,而不宜用来消除绝缘体上的静电,因为绝缘体的接地容易发生火花放电,引起易燃易爆液体、气体的点燃或造成对电子设施的干扰。应使绝缘体与大地间保持106~109欧的电阻。仅供消除导体上静电用的接地,电阻值一般不宜超过 100~1000欧。非金属导体接地处应包上接触可靠的金属物或使用导电涂料,接触面积不小于 10厘米2。移动设备不能保持经常接地,接地操作应选在没有危险的场合和时间。
②搭接(或跨接)。将两个以上独立的金属导体进行电气上的连接,使其相互间大体上处于相同的电位(图3)。
③屏蔽。用接地的金属线或金属网等将带电的物体表面进行包覆,从而将静电危害限制到不致发生的程度。屏蔽措施还可防止电子设施受到静电的干扰。
④对几乎不能泄漏静电的绝缘体,采用抗静电剂以增大电导率,使静电易于泄漏。
⑤采用喷雾、洒水等方法,使环境相对湿度提高到60~70%,以抑制静电的产生,解决纺织厂等生产中静电的问题。